一场惊险对峙在黄岩岛海域上演。
菲律宾为何突然改变策略?这一次他们不再"扮弱",而是直接亮出了獠牙。
就在7月15日这个平常的日子,菲律宾海警9701船在黄岩岛附近,上演了一场"危险接近秀"。
该船不仅开足马力,还多次穿越中国海警21550艇和5009艇船尾,做出令人咋舌的大角度急转弯动作。
想象一下,两船相距仅有百米,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长度。
海上"跑马圈地"
半小时内,菲方船只航线宛如一团乱麻,显然是有备而来。
这艘满载排水量达2600吨的特蕾莎・马格巴努阿级巡逻舰,比普通渔船大约5倍,航行时犹如海上"庞然大物"。
该舰由日本设计建造,2022年才服役,是菲海警的"新锐"力量。
而我国海警21550艇和5009艇同属3000吨级,略大一圈。
有意思的是,这次菲方一改往日"示弱"策略,反而主动展现"肌肉",这究竟意味着什么?
要知道,以往菲律宾在南海的惯用伎俩是"碰瓷"。
他们故意靠近中国海警船,却摆出"我很害怕"的姿态,目的是激怒中方先出手。
然后他们迅速摆出"受害者"姿态,拍拍照片,传给西方媒体,编排出"大欺小"的戏码。
说白了,就是故意挨打然后装可怜,把南海紧张局势的责任全推给中国。
而这一次,菲方居然直接对中国海警舰艇"穷追猛打",甚至有些咄咄逼人。
南海水温升高了?
深层原因其实很复杂。
首先,这与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7月10日的"保台"言论高度关联。
特奥多罗近日竟然公开宣称"菲台命运日益交织",还扬言菲律宾有权调整与台湾关系,哪怕这会激怒中国大陆。
仅仅5天后,这场黄岩岛海域的对峙就发生了。时间点之巧合,令人不得不深思。
其次,不能忽视美国因素。
菲方的挑衅背后,美国的影子若隐若现。
8月1日起,菲律宾输美产品将被征收20%的关税。这让马科斯政府措手不及。
面对经济压力,菲律宾似乎急于向美方表忠心,希望特朗普网开一面。
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。
菲律宾国内政治风波不断。
马科斯的支持率从2023年12月的68%暴跌至25%,而副总统莎拉的支持率却上升到59%。
压力山大。
当政治领导人面临危机,制造外部矛盾转移国内注意力,这是老套路了。
事实上,菲律宾近年在南海的挑衅行为已成常态。
2024年4月至9月,9701船就在仙宾礁非法滞留近5个月,期间还故意冲撞中国海警5205舰。
同年12月,中国海警不得不对侵闯黄岩岛的3艘菲律宾公务船实施管控。
2024年3月,菲海警4407号船还故意冲撞执法的中国海警21555艇。
菲律宾在国际场合也毫不示弱。今年2月,他们与法、美、日举行联合海上演习,公开展示"抱团"姿态。
6月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,菲防长特奥多罗又炒作"中国威胁论",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。
我认为,菲律宾这种行为简直是在玩火。
南海不是他们的"私家湖泊"。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立场坚定不移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政府去年11月10日已正式宣布黄岩岛领海基线,明确了黄岩岛位于北纬15°08′-15°14′,东经117°44′-117°48′区域。
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苏浩分析指出,菲律宾试图通过挑衅转移国内矛盾。
央视新闻国际锐评一针见血地指出,菲律宾一直"扮弱卖惨",将自身包装成"弱者",试图误导国际社会。
但这一次他们似乎改变了策略,打出了"强硬牌"。
说实话,这种行为无异于在火药桶上跳舞。
南海形势本就复杂,菲律宾此举无疑是火上浇油。
他们是否考虑过后果?
回顾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,最终结果是中方有效控制了黄岩岛。
历史告诉我们,在主权问题上挑战中国,从来没有好下场。
菲律宾如此行事,只会迫使中方加大南海维权执法力度。
如果他们继续一意孤行,必将自食恶果。
南海不需要新的动荡。
菲律宾应当明白,地区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利益。
试图借助外部势力对抗中国,只会使局势更加复杂。
最终受害的,恐怕还是他们自己。
这场南海博弈,究竟会如何发展?
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
蜀商证券-可靠的配资平台-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-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