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点速览
1 在PD-L1阳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,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的中位总生存期(OS)为17.8个月。
2 该方案展现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和可管理的安全性,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级或2级。
根据发表在BioMed Central Medicine上的一项II期研究(ChiCTR1900023015)的最新结果,对于PD-L1阳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,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显示出潜在的长期生存获益。截至2024年7月12日数据截止时,中位随访为47.2个月(范围,0.6–52.9),该方案(n = 42)的中位OS为17.8个月(95% CI,12.3-36.5)。1年、2年和3年的OS率分别为69.2%(95% CI,53.4%-83.2%)、43.6%(95% CI,30.5%-62.3%)和33.3%(95% CI,21.4%-51.9%)。
展开剩余79%“我们的研究提示,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在既往治疗过的PD-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中表现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和长期生存获益,可能成为一种替代治疗选择。对于在该方案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,化疗可能仍是关键的治疗手段。”研究第一作者——来自中国福建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妇科的LIU Jing医生及其同事在论文中写道。
II期研究设计
这项多中心、单臂II期研究纳入18至75岁、病理确诊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且PD-L1综合阳性评分(CPS)≥1的患者。符合条件的患者需在至少一种系统治疗后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化疗,且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。
所有患者在每个3周周期的第1天静脉给予信迪利单抗200 mg,并在第1至14天口服安罗替尼10 mg。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、不可耐受毒性、死亡、撤回知情同意或开始其他抗肿瘤治疗为止。因疾病进展停药的患者可在研究者酌情决定下接受后续治疗。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(ORR),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(PFS)、OS和疾病控制率(DCR)。
其他疗效结果及进展后数据
在应答者(n = 23)中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为13.2个月(95% CI,8.2-41.8)。42例入组患者中,有13例在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时接受了后续治疗;其余29例未接受后续治疗的原因包括体能状态差、经济限制、个人决定或死亡。在13例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中,10例可评估疗效。2例达到完全缓解(CR),4例达到部分缓解(PR),2例疾病稳定(SD),在13例中,二次ORR(ORR2)为46.1%(95% CI,23.1%-71.8%),二次DCR(DCR2)为61.5%(95% CI,31.6%-86.1%)。在10例可评估患者中,ORR2为60.0%(95% CI,26.6%-87.1%),DCR2为80.0%(95% CI,44.3%-97.2%)。中位二次PFS(PFS2)为23.6个月(95% CI,12.5-29.8),从首次至二次疾病进展的中位间隔为7.5个月(95% CI,5.8–未达到)。
13例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中,8例(61.5%)接受了含铂化疗(单药或联合)。这些患者在开始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前的中位无铂间隔为5.5个月(范围,1.4-56.1),在开始后续治疗前的中位无铂间隔为19.0个月(范围,9.2-69.0)。其中2例达CR,2例达PR,ORR2为50.0%。3例接受含铂化疗的患者在数据截止时仍生存且无进展,中位PFS2为23.1个月(95% CI,13.9–未达到)。5例患者接受了非含铂方案的后续治疗,其中2例达PR(ORR2,40.0%);截至数据截止时均已进展。6例(46.2%)接受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,取得2例CR和2例PR(ORR2,66.7%);其中3例在随访时仍生存且无进展。相比之下,未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7例患者中,仅2例达PR(ORR2,28.6%),且在数据截止时均已进展。6例(46.2%)在后续方案中使用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),其中4例达PR(ORR2,66.7%),1例维持持久缓解且无进展。未使用ICI的7例患者中,有2例达CR(ORR2,28.6%),其中2例在分析时仍生存且无进展。
安全性
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的安全性可管理,大多数不良反应(AEs)为1级或2级。最常见的任意级AE是甲状腺功能减退(33.3%),均为2级。其他常见AE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(21.4%)、高血压(19.0%)、手足皮肤反应(19.0%)、腹泻(16.7%)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(16.7%)和瘘形成(14.3%)。
3级高血压和腹泻各发生于2.4%的患者中,3级瘘形成发生率为7.1%。任意级免疫相关AE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(33.3%)、免疫性肺炎(4.8%;其中1例为3级)及免疫性心肌炎(2.4%;其中1例为3级)。实验室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(14.3%)、贫血(11.9%)及高胆固醇血症(11.9%)均以低级别为主。
参考文献
Liu J, Lan C, Liu T, et al. Long-term efficacy and updated survival outcomes of sintilimab plus anlotinib in patients with PD-L1-positive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. BMC Medicine. 2025;23(1). doi:10.1186/s12916-025-04198-5
来源
https://www.onclive.com/view/sintilimab-plus-anlotinib-shows-durability-in-pd-l1-recurrent-metastatic-cervical-cancer
本文首发:世易医健(eChinaHealth)
发布于:山东省蜀商证券-可靠的配资平台-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-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